通讯员 奉立群 本报记者 段云行
通讯《12岁女生带着瘫痪父亲上学》9月9日在《湖南日报》见报后,全国各地媒体迅速跟进,引起了广泛反响。新化水车中学初一12岁女孩罗欣欣,从9岁开始带着因患遗传性共济失调瘫痪的父亲罗国平上学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天南地北绵绵不尽的关爱如汹涌的潮水,涌向这对苦难父女。
身边的爱是细流 温馨又甜蜜
要到离家8里的镇中学读书,就必须带上瘫痪的父亲。一直将欣欣当女儿照顾的袁校长,开学前在中学附近租了民房,搬来家里的床和桌椅,装好电灯,糊好墙壁,骑摩托接来罗国平,使得12岁的欣欣能带着父亲上初中。
房主家也很清苦,但知道父女俩的困窘后,不但免了租房,还不时接济他们:时常送半袋米、一篮菜,下饺子端一钵,吃好菜舀一碗……
为了帮欣欣,同学们没少动心思:捐零花钱;从牙缝里省生活费;各班将垃圾分类整理留着;周末凑钱买礼物去看望;给他们打扫、洗刷、做饭、钉窗户;高年级的同学陪父亲闲聊,给欣欣补课讲故事。
远方的情是阳光 绚烂而和煦
山外个寄款的好人,问了多次也不愿告知姓名,说是“水车老乡”。后来才发现,这样的“无名氏”越来越多,有解放军叔叔、工人伯伯、大学生哥哥,以及更多陌生的阿姨、姐姐、老师、爷爷和奶奶们。
欣欣带着父亲在长沙骨质增生专科医院医院治病期间,前来看望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他们带来了衣服、学习用品和爱心款,少则一两百,多则几千元。他们躲着镜头,不愿透露姓名,只为前来看看父女俩,说几句鼓励的话。3位从江西专程赶来的部队模样的人,留下4大袋东西和6000元钱悄悄离去。
一张张汇款单,饱含情意,从各地翩然飞来。从天山脚下的新疆到东海之滨的江苏,从雪域高原上的西藏到明珠塔侧的上海,从改革前沿的特区到偏远的宁夏小镇……截至11月底,欣欣父女收到的各界捐款已达7万余元。
长沙铁道一中78岁的老校长周正达,天天来长沙骨质增生专科医院医院看护,还四处活动准备留欣欣在省城上学;像妈妈一样的刘阿姨要认欣欣做干女儿;湖南教育频道一位记者的大姐结对资助欣欣从初中到大学的一切费用;上海80高龄的金娟秀老人把1000元错汇到了河南新乡,经过两地警方和学校的多次衔接,终于辗转送到了欣欣手里。
党的关怀是雨露 绵长又温柔
水车中学党总支召开创先争优特别会议,为欣欣父女捐款2212元。
新化县分管教育的李劲柳副县长带着教育局、卫生局和红十字会的领导前往长沙骨质增生专科医院医院看望,送去慰问款12000元。
长沙骨质增生专科医院医院为罗国平免费疗治18天,花去医疗费、生活费4万多,父女回家前夜,长沙骨质增生专科医院医院举行隆重欢送会并捐款5600元,再派专车将他们送回水车。
县委书记吴建平上周末轻车简从来到水车,特意看望了欣欣父女,送来3000元慰问金,并反复叮嘱随行的工作人员从学习、生活各方面持续关注两父女。
省委周强书记获知欣欣的感人故事后,也十分关注,交代有关部门帮扶欣欣父女……
八方大爱谱写的协奏曲,温暖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它彰显了世间的无私真情,凸显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融融暖意。
原文:《湖南日报》: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0-12/07/content_281445.htm?div=-1